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9节 (第3/3页)
后悔了,就不该来顾世安面前晃,叫他看见自己。 ??顾世安道:“作诗和读多少本关系不大。” ??卫景平:“……” ??“学生或许不擅长作诗。”他心虚地道。 ??他一个当了一世说大白话只会“卧槽”“牛哇”的小老百姓,忽然说要他从事作诗这么高级的活动,能莽着上吗? ??作者有话说: ??1出自《诗经》。 ??第33章 论张九龄与贺知章诗 ??◎敢情顾世安要把他培养成县试的头一名案首啊?◎ ??顾世安面如沉水:“作诗, 你非学不可。” ??卫景平:“……” ??哎哎,顾财迷, 你这没商量的口气有点败好感哦。 ??“先生说的我记下了, ”他没什么底气地道:“学生留心慢慢琢磨。” ??顾世安今天好兴致,都聊到这里了还没打算放过他,又问:“作诗,该学谁?” ??卫景平又卡壳了:“……” ??《旧唐书》中记载, 白居易白大诗人认为:“举才选士之法, 自汉策贤良, 隋加诗赋。”说是科举自隋朝开始加进去一项作诗, 然而隋代科举并不怎么成规模, 所以真正考诗赋,是从唐代开始的。 ??唐代的科举考试加入了试诗贴, 这是科举专用的说法,抑或称之为“赋得体”, 是标准的律诗, 其诗大都为五言四韵、六韵或者八韵的排律, 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, 冠以“赋得”二字,并限韵脚。 ??科考的时候律诗都要选韵, 规矩和讲究很多,重重限制之下,出彩或是所以流传下来的不多,卫景平只记得钱起有两句“曲终人不见,江上数峰青。”, 看, 连唐朝科举上的诗都传不下来, 说明唐朝的文人在科举中作诗也不是那么有灵感的,说不定像八股文一样,只在意套路了。 ??独属我大唐的科举中以诗文取士,大唐的名家诗人之中张九龄和贺知章中过状元,想来这二位先贤是上佳之选,卫景平慢吞吞地答道:“学生有意学张九龄与贺知章。” ??顾世安道:“张相诗风清淡,一扫六朝绮靡诗风,语言以素练质朴取胜,寄意深远,可学。” ??卫景平以为他这回总没问题了吧,说了这半天也该口渴了打发他走找点水喝什么的,谁知道顾世安还在滔滔不绝:“贺诗洒脱豁达,可先学。” ??先学贺知章,后学张九龄。 ??卫景平:“……“ ??这学谁的诗还要有个先后次序,真臭讲究。 ??转念一想,上辈子所受过的系统的语文教育,似乎也是从贺诗开始的,比如小低年级的《咏柳》《回乡偶书》,大概到了高中才开始学张诗“海上升明月”这样的,这才信服了:“学生明白。” ??抬脚要告辞,他又站住问了顾世安一个问题:“先生说过今上好唐宋,取士时看重诗文,那院试乡试的主考官呢?” ??会不会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,到时候变相地搞成以诗文取秀才举人吧。 ??药丸。 ??顾世安摇头道:“那倒不是,只是在你三年之后县试应试之前,总要有一两首让人称道的诗在士子中流传出去,这样才能更稳妥地考中案首。” ??譬如两个人的试卷评分一样,分不出伯仲,这时候以什么定案首呢? ??自然就看谁的名气更大了。 ??卫景平:“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