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_第59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59节 (第2/2页)

?所以啊,最近陈西然看着黎锦的眼神都带着一种被抛弃的辛酸。

    ??分明说好大家一起被宋先生训斥的,但你怎么就能突然在吟诗方面有了灵气呢?

    ??陈西然就觉得,每次宋先生出一个题目,看着黎锦皱眉,仿佛苦大仇深的样子。

    ??他以为这回稳了,可以跟黎锦当难兄难弟。

    ??结果,黎锦写出来的诗句,有时候让宋先生都忍不住称好!

    ??当晚,黎锦虽然做到了最后,但却依然不甚尽兴,少年干农活的时候耐力可以,但在床笫间,还是差了那么点。

    ??再加上少年身体白瓷一般,黎锦总担心自己太过用力,会把人弄坏。

    ??上回第一次,黎锦硬生生把人做的晕过去,最后清洗的时候,少年都没有任何反应。

    ??但这次,黎锦只做了一回就放开他,抱着他下床导出体内的精华。

    ??秦慕文这回是清醒的,把头埋在黎锦的肩膀处,不看自己的下半身。

    ??黎锦也不约束他,导出后又给少年擦了身体,才把他放回床上。

    ??秦慕文没穿衣服,赶紧把被褥拉起来,遮住身上的点点红痕。

    ??黎锦则大大咧咧站在原地给自己擦身。

    ??此前他端着医生的身份,不想让少年看了自己身体。

    ??但现在,他的身份是丈夫,夫夫间最亲密的事情都做过,再端着就没意思了。

    ??秦慕文心里说不看,其实露出一双杏眸,仔细的打量着阿锦。

    ??黎锦哪能不知道他的动作,但他洗澡快,很快就擦好,穿上亵裤,躺在少年身边。

    ??秦慕文在他上床后,自觉地靠近黎锦,枕着他的臂弯。

    ??直到他困意来袭,才恍然觉得自己忘了什么。

    ??可实在想不起来了,靠着阿锦就这么睡过去。

    ??翌日一大早,秦慕文坐起来,拍拍脑袋,他把小包子昨儿忘在了李柱子家里!

    ??昨天下午黎锦带着他去地里种萝卜,种完萝卜后他看到了几个之前闹得不愉快的哥儿,随后……秦慕文捂脸,他可真不是一个称职的阿爹。

    ??为了弥补小包子的心里损伤,秦慕文跟着黎锦一起出门接小包子回来。

    ??因为昨儿黎锦制作了一次,今天秦慕文走路完全不受影响。

    ??秦慕文没察觉到有什么,黎锦却仔细的打量了他一下,心里思考,少年虽然能承受的顶峰不高,但起点高啊。

    ??所以,以后可以至少来两次。

    ??李柱子的院子里,他给黎锦分了自家做的葱油饼,一边露出一个男人都懂的笑容。

    ??“年轻人嘛。”

    ??黎锦面不改色的说:“以后得多多仰仗柱子哥了。”

    ??李柱子拍拍他的肩膀:“哈哈,赶紧生个儿子出来,你娘在天之灵也就放心了。”

    ??虽然又是这种重男轻女的强调,但黎锦一听到李柱子说他母亲,心中就有种很微妙的感觉。

    ??好像,那真的是他母亲一样。

    ??黎锦上辈子看似随和,其实跟家人和朋友关系都比较淡,没有什么深交的人,在家里也十分客气。

    ??所以他其实对‘母亲’这个词没多少感触。

    ??如今却又在李柱子一遍一遍提醒的过程中,心中陡然升起一些十分微妙的想法。

    ??黎锦从来不是一个心急的人,他看着少年已经把小包子抱在怀里。

    ??而小包子在看到爹爹的一瞬间,把头埋在了阿爹身上,仿佛知道这回被遗弃的始作俑者就是黎锦一样。

    ??秦慕文内心其实十分愧疚,他昨晚根本就没想起来家里还有个小崽子!

    ??可小包子信任阿爹,一股脑的以为是爹爹不爱他了。

    ??当然,晚上黎锦亲了小包子一下,小包子内心就松动了,在黎锦亲他第二下的时候,就又对黎锦笑得十分灿烂。

    ??=

    ??黎锦把家里两个崽子安顿好后,自己背起竹篓,朝镇上走去。

    ??少年也知道他明日要去参加诗会,白日给他赶着缝制新衣服。黎锦现在身子强壮了一点,穿以前的衣服总会勒着胳膊,秦慕文注意到这一点好久了,现在总算可以给阿锦做新衣服了。

    ??黎锦今日到书房依然比较早,他这回没急着默写文章,而是先把自己的灵感写下来。

    ??这是他作诗的时候悟出来的,一首诗想要有灵气,辞藻华丽这一点他暂时做不到,但贴近生活写的有日常气息,最后一两句再升华一下情感,这就算带了点灵气。

    ??陈西然又一次问黎锦该如何作诗,黎锦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。

    ??陈西然听完后拍手叫绝,爽朗的笑着:“你这个法子妙!之前我问先生该如何作诗,先生说心有所想,意有所指,即为诗。”

    ??那时候他觉得这就是废话,他心里没有任何想法,只有吃和飘香苑的头牌。所以,抓耳挠腮也做不出一首好诗来。

    ??但有了黎锦的方法总结,陈西然也学得把自己偶尔迸发的灵感记录下来,最后再引经据典、升华主旨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